板的挑選-板長及板寬 (Board Length and Width)
雪板的長度(Board Length) :
雪板的合適長度大約是肩骨至眼睛之間的範圍。
簡單來說,板的長度介乎於頸骨(領口)到鼻尖之間便可。
若嚴格來說,雪板的長度(Board Length)亦需配合你的身高、體重、雪質及場地環境。
身高方面,可參考這簡單的計算方法:
身高(cm) x 0.9 = 合適的雪板長度(Board Length)
體重方面,可查看自己的體重是否在雪板可承受的範圍之內。
不同的板有不同的重量承受範圍(Weight Range)以浮起你的體重。
若果你體重超過板的 Weight Range,你便可能會很易"沉"在雪中不能前進。 當然這是指身處於高山深雪的環境下啦 !! 新板背面的標籤或 Snowboard 生產商的網站都會有相關的資料(Board Specifi-cation)提供。
雪質及場地
|
你的體重 | 合適之板長 |
細山,硬質雪 | 100磅 下以 100 - 130磅 120 - 160磅 160磅 以上 |
100 - 135cm 135 - 150cm 145 - 155cm 150cm 或以上 |
高山或大部分山 勢、地形及不同 質地結構的雪 |
100磅 下以 100 - 130磅 120 - 160磅 160磅 以上 |
105 - 140cm 140 - 155cm 150 - 160cm 155cm 或以上 |
高山,粉狀深雪 | 100磅 下以 100 - 130磅 120 - 160磅 160磅 以上 |
110 - 145cm 145 - 160cm 155 - 170cm 160 - 190cm 或以上 |
場地環境方面,在深雪地方滑行或用來速度競賽,一般需要使用一塊較長的板來提高穩定性。 若果在半管道或 Snowboard park 使用,便需要一塊較短身板以增加靈活性。 從此可知,沒有一塊板會適用於所有場地。 所以買板之前,便須要瞭解自己通常在那種場合使用而選擇合適的板。
以上幾點可能令大家很苦惱,選擇一塊板前要考慮這麼多因素?
不過,在初學階段並不需要太仔細去分,否則可能會令自己轉了牛角尖。 你可簡單一點,在深雪地方,用一塊大約到自己鼻尖的板。在普通場地,想靈活一點,用一塊大約到自己嘴唇的板,而無需過份執著。 到學好了基本技術後,真正瞭解自己想要怎麼樣的板才去究也未遲。
雪板的寬度(Board Width)
雪板的寬度是決定於你穿上雪板鞋之後踏著雪板所佔用了的闊度。
你站在雪板上,鞋子前後凸出雪板的範圍,應盡量恰好超過板邊少少為最適合。
滑雪板的基礎:首先學會如何安全跌倒,確認慣用腳,單腳移動,直滑轉向,上下纜車,與基本滑行:
https://www.abc-of-snowboarding.com/learn-snowboarding/ Non-existence! https://yobeat.com/2013/11/05/the-abcs-of-the-abcs-of-snowboarding/
辨認你的慣用腳: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慣用腳,只是大家都不一定知道自己的慣用腳,在Snowboard站姿若是左腳在前的話稱之為Regular,反之右腳在前稱為Goofy,辨別出自己是Regular 或 Goofy是重要的,用適合你的站姿學習上會幫助很多喔!
學習如何安全的摔倒:
Snowboarder初學者常在摔倒時本能的手去撐、扶著地板,這是本能的反應,但也常常造成手腕的受傷。頭盔、防摔褲(護臀)、護腕等護具是被動式保護,若我們能在摔倒時盡量將手靠近身體,或是交叉在胸前,將可以有效的避免摔到造成手腕或其他部位的傷害。
平時多運動鍛鍊核心肌群:
別忘了Snowboard是一項極限運動,保持規律的運動將會幫助你學習Snowboard,登山、慢跑、打球、騎車等等都可以,若是想更積極一點,可以做核心跟下肢運動幫增強肌耐力。
初次單板滑雪如何從跌倒站起來的小祕訣: 多練習深蹲,伏地挺身,和仰臥起坐這三個基本運動會讓你跌倒後再站起來時更為輕鬆!
練習伏地挺身可以幫助你從腳尖側(toe edge)站起來;仰臥起坐和深蹲會幫助你從腳跟側(heel edge)站起來。
接著要學會Heelside/Toeside基本滑行動作與落葉飄(Falling Leaf/Pendulum),C-Turn,S-Turn(Linking Turns)連續轉彎動作。
如何做腳跟側橫滑與落葉飄&如何做腳尖側橫滑與落葉飄(中文字幕)
煞車動作.
1.轉彎時板緣切割雪面,形同些微煞車。 2.Heel side轉toe side/Toe side轉heel side Turn,兩個C-Turn形成完整S-Turn. 3.準備在下個轉向時身體肩膀完全伸展藉以帶動板子朝向轉向方。 4.順著板前緣滑進,眼睛正視前進方向,雙腳放輕鬆微彎,重心略置於前腳。轉彎時重心壓在前脚,這樣heel/toe在換edge轉彎時才會比較流暢。(註:在鬆雪深雪時可考慮將重心稍置後腳,以免板頭插陷入鬆雪中。若整個場地徹頭徹尾都是鬆雪或滑"野雪"時也可以試著調整Bindings的位置如[註1].)。
注意:只有要開始轉彎換邊(edge)時重心要移至前腳,當轉完彎橫渡(Traverse)時重心要回到中間。 許多初學者會不自主的將重心靠後而跌坐下來,這是因為害怕,想對抗速度所造成的。
上圖影片:一般初學者易犯的錯誤動作- Counter-Rotation.上半身與下半身不同轉向,造成Twist導致身體失去平衡。正確方法應該是由上半身轉向來帶動下半身與板的自然轉向,施力與轉向要在下盤(下半身)- >Turning with the lower body. 膝蓋保持彎曲,重心往前進方向,轉彎時要用到Edge,如此才有利轉向,並且要注意避免扭腰與甩後腳或甩手的不良動作出現。
轉彎的基本功(Basic Turning): Pivoting(軸轉) -> Edging(壓邊/刃) -> Pressure Control. 注意轉彎時的速度和壓力控制(Control speed and pressure),入彎時(彎道前段)前腳施壓,彎的後段後腳接著加壓,在每個彎(Turn)作完準備下個轉向時,身體重心微升來釋放Edge壓力以利下個轉向換邊(Edge),如此每個彎弧就會畫的很漂亮了。
三個提升初學者的轉彎技巧: 初學者學會基本轉彎之後,接下來要怎樣讓自己滑得更快更順呢? 上面這個Video提供了三個實用的小技巧。
加拿大CASI 指導員標準動作示範.(從基礎到進階:Just follows the illustrations step by step.)
歸納滑雪動作五大要素(加拿大系統不論單板的CASI或雙板的CSIA都一樣會提到): 1.Stance and balance.(站姿與平衡) 2.Pivoting(軸轉) 3.Edging.(壓邊/刃) 4.Pressure Control.(壓力控制) 5.Timing & Coordination(時機與協調性).
日本教練動作示範(帶中文字幕)
Snowboard Tricks進階動作與技巧(Animation 詳盡的動畫解說):
https://www.abc-of-snowboarding.com/snowboarding-tricks/
初學者2~3天教學內容:
1.滑雪前應注意的安全事項,滑雪裝備的介紹,調整及穿戴。
2. 雪板上自然站姿,單腳移動(Climbing&Descending),單腳滑走,滑行中平衡、轉向,雙腳雪面中站立,正背面直滑降(橫滑)、煞車,正背面落葉飄(Falling Leaf/Pendulum)。
3.上下纜車,強力落葉飄(Power Pendulum),C型轉彎(Heel-side/Toe-side/Beginner Turns)。
4.S型轉彎(Linking/Novice Turns)。
上圖:強力落葉飄(Power Pendulum):強力落葉飄是落葉飄的進階練習。落葉飄與強力落葉飄之差異性:1. 拉長落葉飄的滑行寬度。 2. 在結束每一滑行時,滑板往山勾上去。
強力落葉飄之步驟(Step by Step):
[雪場安全]
在雪場滑雪千萬要注意安全,不要刻意坐在雪道中間,衝速度時隨時眼看前方不要太靠近其他滑行者。
另外還要注意天然地形,不要任意靠近鬆雪,否則一不小心陷入可能很難自拔,可能會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的出來!
滑雪時儘量結伴,若萬一獨自滑行時怎麼避開莫名其妙的鬆雪以確保安全: 1.柱子&電桿附近儘量不要靠近。 2.滑道旁突然出現平整的雪面莫靠近。 3.雪道地圖要事先看好。 4.別靠近樹-樹洞。 5.別在平地衝鬆雪(意謂坡度越大的鬆雪比較不易堆積深度的雪),未經壓雪的平緩地的鬆雪可能會比較深。
很多人喜歡衝樹林(尤其是北海道的留壽都是不禁止的),就要注意樹洞(Tree Well- 樹井)。
所謂樹洞就是樹根附近,樹冠部遠大於基部。降雪時底部就不會被雪覆蓋,但積雪日多後就慢慢將樹基的低部填平,由於這種雪是鬆雪堆積而成,表面看起來與周圍一樣平,但實際上很鬆軟,類似一個被雪覆蓋的陷阱,故稱樹井。一陷下去就不容易爬出來,越掙扎陷下去越深,因周圍的雪又不斷湧過來,頭朝下栽進樹洞很容易被雪堵住鼻孔嘴巴後窒息而死,因此滑人跡罕至的樹林時一定要有伴同行。
希望大家都能快快樂樂,平平安安的亨受滑雪的樂趣!
[註1]衝鬆雪(Powder Snow))時建議可將 binding 往後調,建議比你平常站姿再往後調一吋左右或一顆螺絲孔的距離,一樣的是為了能使板頭較有浮力、方便衝過鬆雪。
一般滑鬆雪的方法: 重心置後,板頭(前腳)作軸,用後腳控板左右小轉向,因此在轉彎前會產生板底面噴雪現象方便轉彎,而且此時為了增加板接觸面以利漂浮於鬆雪上,反而要少用Edge了。若要暫停時避免停在平地以免鬆雪太深而下陷,儘量找有斜坡的地方暫停。
各種不同目的Snowboard與軟硬度比較.
[其他相關連結]
Snowboard 有趣的抓板位置:
https://blog.xuite.net/lapuda.chen/PaulBlog/
[註] 為方便示範說明,文中引用影片來自YouTube的基礎教學片段,希望能對初學Snowboard的人有所幫助。
滑雪技術的精進不能單靠自己摸索,一定要有經驗的好教練來協助你,才能看出缺點與修正你的姿勢與技巧!
特別鳴謝:
作者Paul 陳柏宏, 他是加拿大CASI-ACMS Snowboard Instructor單板滑雪指導員, 加拿大CSIA-AMSC Ski Instructor雙板滑雪指導員,全日本スキー連盟(SAJ) Ski雙板滑雪技術二級,也是台灣紅十字會(Red Cross)認証的急救員,並具備台灣外語領隊執業証,冬季在旅行社帶滑雪團,您可以放心的跟我一起學Ski或Snowboard, 儘情享受滑雪的樂趣!